首页 > 财经知识大全 > 教你如何捏脊椎

教你如何捏脊椎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4-10-03 09:33:47 浏览量:

靠前节概述捏脊疗法是推拿疗法的一种,主要用于儿科,常治疗小儿疳积症,故日捏脊。在明永乐乙酉年(公元1405年)间的《袖珍小儿方》中,就提到了秘传着惊掐筋口授心法,其后有人依据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根据脊柱中行为督脉,督脉为阳脉之纲,背部两侧为足太阳膀胱经,五脏六腑的腧穴都在背部的理论,经过反复临床实践,形成了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发展悠久,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内、外、妇、儿各科疾病都有很好疗效。第二节经络腧穴和常用手法
一、经络腧穴脊柱在背部的正中,乃是经络中的督脉(十四经脉之一)所在,背部属阳,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十四经脉之一)循行的路线,这条经脉中的肺俞、心俞、肝俞、胃俞、肾俞、大肠俞等七个穴位,称为背俞,是脏腑的俞穴。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三焦俞、气海俞、关元俞、佗脊、腰阳关、八髑(图41)。
二、常用手法捏脊疗法常用手法为捏、拿、推、捻、提、放、按、揉八种,临床上,这八种手法综合一起应用,完成整个捏脊操作过程。1.捏法:是捏脊的主要手法之一。用双手拇、食二指将皮肤提捏起来,所提皮肤的多少要适当,提捏过多不易推进,提捏过少易于滑脱(图4-2)。2.拿法:是捏法的进一步动作,拇指用力下压,食指用力上抵,形成一个较重合捏微提的手法。拿同捏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图4-3)。3.推法:以食指为主,将提捏起来的皮肤向前推动。具体做法是,将食指二三节紧贴皮肤,均匀地向前推进,与拇指协调,边捏拿边推进。推进速度应适当,过快则容易滑脱,过慢则不易推进(图4-4)。4.捻法:拇、食指相对用力,食指向前上用力,拇指向后下拿捏,使皮肤从内前向外后捻动,犹如捻线一般,使捏脊动作向前进(图44)。5.提法:用拇、食指紧捏皮肤向外拉提的动作。具体操作时,每捏三至五下拉提一次,提拉时往往就在腧穴部位(图4-5)。6.放法:在捏、拿、提、捻动作中,都有松放的动作,没有放,就没有捏;没有放,就没有进。一放一捏,一放一进,使捏脊手法呈波浪形推进。7.按法:用拇指罗纹面对准穴位,适当地按压。8.揉法:拇指顶峰按压腧穴之后,转用拇指腹在腧穴皮肤上轻揉。揉按结合持续8~10秒钟,然后起手(图4-6)。
第三节作用机理捏脊治病,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病情辨证采用不同手法,***人体某些经脉和腧穴,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素问缪刺论>中又说: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人,极于五脏之次也。同时,内脏有病也可以通过经络反映于体表。《灵枢邪客篇》说:肺必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胭。《景岳全书)指出:病之于内,形之于外。这就说明内脏病变,可以在经脉所通过的穴位和部位发生症状。根据经络理论,皮部是十二经脉在皮肤的分区。它具有局部性和整体性两种作用。皮部对外界的变异具有调节和适应的功能,起着保卫机体,抵抗外邪的作用。由于皮部通过经络沟通和联系脏腑,它们之间互相影响,故疾病可以由表入里,也可以由里出表。根据这一原理,采用捏脊疗法,***一定部位、穴位、便可以通过皮部孙脉络脉和经脉,起到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平衡阴阳的治疗疾病作用。
现代医学证实,人体的植物神经节主要分布于脊柱两侧,且有兴奋与抑制的双重功能,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造血系统均有很强的调节作用,通过捏脊可达到恢复各系统、器官功能的作用,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捏脊能有效地提高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增强胃肠对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功能,增进食欲。
第四节操作方法一、***患者俯卧,背部、腰部、骶尾部充分暴露。婴儿俯卧母体大腿前侧,头部稍高于骶尾部,母亲以左手托住婴儿右腋部,右手托住臀部,使婴儿下肢自然下垂。天气寒冷时,要注意室内保暖。二、操作方法医者站立或坐位于患者左侧或右侧,用双手掌上下推、擦,以皮肤温热、肌肉放松为度。然后,两手呈半握拳状,两手食指中节背紧抵脊旁。用双手拇、食指从患者尾骶部(长强穴)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两手交替进行,随推随捏,随捏随进,一直捏到大椎为止。从腰骶部开始,向上每一椎体,就要利用双手的腕力,提捏一次。在临床治疗中,捏脊手法有补泻平补平泻之分。补法从长强穴捏至大椎,3~5次,手法要求轻柔、缓慢。泻法:三趟均从大椎开始,与补法的方向恰好相反。捏靠前趟时,一直走通,无须做提的动作;第二三趟仍隔三至五手,以及在至阳穴处外提一次,然后重按肾俞8~10秒钟,两手收住。平补平泻:靠前趟从长强起至大椎止,第二趟从大椎起至长强止,第三趟又从长强起至大椎,止,然后按揉肾俞810秒钟,外分收手。附注:七节骨(长强至命门穴),上推为补,下推为泻。捏脊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实难辨,平补平泻。第五节常见病症治疗一、积滞【治则】消滞导积,调和脾胃。【操作方法】术者站立在病人卧位左侧或右后。靠前趟从长强开始,拇指将皮肤向下提起,食指向前推动,拇指向下形成捏拿、推捻动作,一捏一放,两手交替,沿着脊柱中线徐徐向前推进,一直捏到大椎为止。第二三趟从大椎开始,仍沿脊柱中线向下推进,每捏三至五手,两手同时齐捏向外提拉一次,用力适度,然后,重提脾俞、胃俞、大肠俞一次,捏至长强,放手为止。二、疳积【治则】消积导滞,调理脾胃。【操作方法】常规捏脊,重提脾俞、胃俞、大椎。症见肝疳者,捏至风府穴,重提脾俞、肝俞、风府。肺疳者,重提肺俞、脾俞、大椎。注:补脾土,揉板门,推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三、呕吐1.伤食吐【治则】消食导滞,和中降逆。【操作方法】常规捏三遍,从长强捏至大椎止,重提脾俞、胃俞。2.寒吐【治则】温中散寒,和胃降逆。【操作方法】常规捏,从长强捏至大椎止,反复三遍,重提脾俞、胃俞、大椎。然后,在上述三个穴位处按揉23分钟。123下一页

© 鸿运来财经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4141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