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断机制在中国为何行不通 中国熔断机制是哪年
投资过国外股票的股民应该都清楚,在国外的股市上面是有一个熔断机制的。而中国股市历史上有过熔断机制,但是由于但由于我国二级市场还不太成熟,所以现在没有了,那熔断机制在中国为何行不通?
熔断机制在中国为何行不通?
2015年12月4日,经有关部门统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并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6年1月7日晚间,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通知,为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经***同意,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其实,所谓熔断机制,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设立的一种保护机制,即在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时,交易将暂停一段时间,类似于保险丝在过量电流通过时会熔断以保护电器不受到损伤。而熔断机制在中国行不通主要原因有三个:
【1】“磁吸引效应”叠加了限价,客观上影响了市场流动性。1996年12月开始实行10%限价制度,本质上类似个股熔断机制。指数熔断机制实施后,a股市场实际上形成了股指与个股的双层熔断机制。两种机制都会带来“磁吸引效应”,指数熔断机制的“磁吸引效应”更大。
【2】熔断机制的风险参数是严格的。中国指数熔断机制的两个门槛分别为5%和7%。5%的熔断阈值是期望市场在“冷静期”后恢复正常交易,7%的熔断阈值是在极端异常情况下终止交易,防止恐慌蔓延,真正的触发因素很少。
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熔断机制触发频率过高,影响正常交易,违背熔断机制初衷。第一,5%和7%的门槛设置较低,不仅不符合新兴嘉过渡市场股市波动大的特点,而且比其他成熟市场国家和地区更低、更严格;第二,第一和第二阈值之间的差距太小。虽然从历史统计来看,7%阈值的触发概率并不高,但因为两个阈值之间的差距只有2%,所以很容易出现在“冷静期”之后。磁性吸引效应变相增加股指触及7%门槛的概率;第三,15分钟的“冷静期”太短,无法实现充分的信息交流,接纳新和资金的投资决策时间非常有限,加剧了市场恐慌。
【3】我国投资者结构以中小散户为主,熔断机制难以发挥作用。我国股市中小散户数量占90%以上,“羊群效应”明显。当指数接近熔断阈值时,更容易引起恐慌,形成一致的预期,加剧股市的暴涨或暴跌。此外,由于评估激励等原因,中国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表现出明显的散户行为。大盘大跌时,为了应对赎回压力,单向抛售效应也加强了。
相关文章
- 建行银行装修贷款利率?
- 申请过的网贷怎么注销?
- 网贷举报投诉平台有哪些?
- 什么贷款最好办?
- 001042基金净值查询今天 ?
- i贷今日额度已被抢光,您出手慢了是什么意思?
- 花呗补充资料提额8000可信吗?花呗立即提额方法有吗?
- picc车险电话号人工服务电话
- 农业银行开户行查询短信查询 ?
- 贷款50000一年利息是多少?计算方式有什么?
- 网上好借钱的平台有哪些可靠?
- 用房子贷款10万一年多少利息呢?
- 2018平安i贷几点开额度?
- 在分期乐上借10000得还多少?
- 津巴布韦最大面值货币
- 360借条开通要查征信吗我的征信会不会有影响
- 华融湘江银行大额存单有风险吗?
- 18岁网贷能过的口子
- 西安征信报告打印地点
- 贷款1万元一年利息大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