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区别有哪些
民事诉讼在处理的时候一般会对诉讼时效做出审查,如果发现超过了规定的诉讼时效,即使此时已经受理了案件,也是会驳回***的。当然,诉讼时效也适用中断、中止制度。然而大家知道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区别有哪些吗?小编马上为你做详细解答。
1、诉讼时效的中断
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以下三种1.权利人提***讼2.权利人在诉讼外向义务人提出权利要3.义务人向权利人表示同意履行义务。
2、诉讼时效的中止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产生而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暂停计算诉讼时效期间。《民法典》139条规定:“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因不可抗拒力或其它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诉讼时效中止有以下条件:1.诉讼时效的中止必须是因法定事由而发生。这些法定事由包括两大类:一是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军事行动等,都是当事人无法预见和克服的客观情况;二是其他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情况。2.法定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始产生中止诉讼时效的效力。3.诉讼时效中止之前已经经过的期间与中止时效的事由消失之后继续进行的期间合并计算。而中止的时间过程则不计入时效期间,为此,民法把时效中止视为诉讼时效完成的暂时性阻碍。
3.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区别有哪些
(1) 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由于当事人主观意志以外的情况,而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则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即当事人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行为。
(2) 诉讼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而诉讼时效中断则可发生在时效进行的整个期间。
(3) 诉讼时效中止是时效完成的暂时障碍,中止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待中止事由消除后时效继续进行;而诉讼时效中断则是时效完成的根本性障碍,中断以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以后重新起算,故中断前后实际上是两个诉讼时效。
在分析了上文内容之后,我们清楚的知道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区别主要有三点,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在诉讼时效中断之后会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这样的情况下其实对当事人更有利。而诉讼时效中止之后其实是会接着计算时效的。
相关文章
- 长春银行有没有小额贷款无抵押的
- 汽车保险找不到第三方责任险是什么意思?
- 来分期逾期几天上征信?
- 现金借款客服电话是多少?申请现金借款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 96388是什么银行的电话?
- 农村信用社跨行转账手续费多少?
- 生源地助学贷款续贷流程是什么样的?
- 招商银行金卡办信用卡额度是多少呢?
- 招联金融借2万块钱一年多少利息?
- 建行龙卡joy信用卡好不好,有什么权益吗?
- 香港上市公司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上市?
- 任性贷有额度就会放款吗?很多人都搞错了
- 社保怎么自己缴费
- 抖音月付是扣的哪里的钱啊?
- 为什么尽量别用医保卡里的钱
- 花呗冻结怎么解封花呗?
- 保定贷款的申请条件是什么?
- 养老保险怎么交?
- 退保的正确方法?
- 农村养老保险怎么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