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3战斗机为什么没量产
歼-13(中国编号:J-13,英文:CACJ-13)战斗机,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战斗机设计方案。歼-13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和歼-10战斗机设计理念相似的战斗机,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歼-13战斗机计划最终被歼-10战斗机计划取代。
歼13战斗机为什么没量产
1.歼-13战斗机的设计工作最早在1971年由沈阳飞机工业下属的601研究所实施,意在替代我国科技日渐老化的歼-6战斗机机队,但此时这个项目还未得到"歼-13"的代号,仅仅处于开发状态。1973年,601研究所对该型战斗机的气动布局进行了风洞测试,在1974年,***终于正式提出开发轻型空优战斗机的意向。最终到1976年国家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组正式行文批复,歼-13战斗机计划正式立项。
2.1974年601研究所对20种不同的机翼配置进行了测试;1976年则进行了机身材料测试和航空电子装备的选择,总共设计出7种不同的机体。最终歼-13的主翼采用了边条机翼形式,上单翼、主翼下反和前缘机动襟翼的配置,但无形中却增加了飞机轴向的不稳定性。在机身选择完成后,歼-13战斗机遇到了同时期成都飞机工业歼-9战斗机和南昌飞机工业歼-12战斗机相同的问题:缺少可以用的高性能喷气发动机。
3.此时的歼-13已经快要成型了,却遭到这样的条件限制。为了确保进度,沈飞还曾计划为歼-13使用由苏联土星R-29涡扇发动机逆向工程所得到的涡喷-15发动机。但是最终还是因为发动机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沈飞公司重新设计生产的歼-8II型的出现等原因,让歼-13战斗机项目的优先度下降,研制资金被严重削减,最后抱憾下马。
4.随着西方国家战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歼-13最初的计划指标到了1980年代已经开始落后。于是在1980年代后期,我国根据苏联米格-29支点战斗机和美国F-16战隼战斗机的技术资料,提出了歼-13战斗机计划的新设计指标:"新歼为第三代战斗机,要超越歼-8II,接近F-16,优于米格-23,作为20世纪90年代突出中低空机动的重要机种"。我国在1980年代技术断层严重,歼-13的计划最终被迫取消。整个计划仅仅处于计划和风洞模型阶段,并没有任何原型机造出。不难看出歼-13项目有多个风洞模型采用的气动布局与F-16战斗机相似,但实际上并没能跳出常规布局。在雷达性能、超视距空战性能和发动机性能均不如F-16的情况下,必然会被F-16全面压制。这便是歼-13最后被放弃的一个因素。
相关文章
- 建行银行装修贷款利率?
- 申请过的网贷怎么注销?
- 网贷举报投诉平台有哪些?
- 什么贷款最好办?
- 001042基金净值查询今天 ?
- i贷今日额度已被抢光,您出手慢了是什么意思?
- 花呗补充资料提额8000可信吗?花呗立即提额方法有吗?
- picc车险电话号人工服务电话
- 农业银行开户行查询短信查询 ?
- 贷款50000一年利息是多少?计算方式有什么?
- 网上好借钱的平台有哪些可靠?
- 用房子贷款10万一年多少利息呢?
- 2018平安i贷几点开额度?
- 在分期乐上借10000得还多少?
- 津巴布韦最大面值货币
- 360借条开通要查征信吗我的征信会不会有影响
- 华融湘江银行大额存单有风险吗?
- 18岁网贷能过的口子
- 西安征信报告打印地点
- 贷款1万元一年利息大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