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运来财经网

歼13战斗机为什么没量产

财经知识大全 来源:互联网 2025-08-28 09:58:58 1 A+ A-

歼-13(中国编号:J-13,英文:CACJ-13)战斗机,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战斗机设计方案。歼-13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和歼-10战斗机设计理念相似的战斗机,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歼-13战斗机计划最终被歼-10战斗机计划取代。

歼13战斗机为什么没量产

1.歼-13战斗机的设计工作最早在1971年由沈阳飞机工业下属的601研究所实施,意在替代我国科技日渐老化的歼-6战斗机机队,但此时这个项目还未得到"歼-13"的代号,仅仅处于开发状态。1973年,601研究所对该型战斗机的气动布局进行了风洞测试,在1974年,***终于正式提出开发轻型空优战斗机的意向。最终到1976年国家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组正式行文批复,歼-13战斗机计划正式立项。

2.1974年601研究所对20种不同的机翼配置进行了测试;1976年则进行了机身材料测试和航空电子装备的选择,总共设计出7种不同的机体。最终歼-13的主翼采用了边条机翼形式,上单翼、主翼下反和前缘机动襟翼的配置,但无形中却增加了飞机轴向的不稳定性。在机身选择完成后,歼-13战斗机遇到了同时期成都飞机工业歼-9战斗机和南昌飞机工业歼-12战斗机相同的问题:缺少可以用的高性能喷气发动机。

3.此时的歼-13已经快要成型了,却遭到这样的条件限制。为了确保进度,沈飞还曾计划为歼-13使用由苏联土星R-29涡扇发动机逆向工程所得到的涡喷-15发动机。但是最终还是因为发动机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沈飞公司重新设计生产的歼-8II型的出现等原因,让歼-13战斗机项目的优先度下降,研制资金被严重削减,最后抱憾下马。

4.随着西方国家战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歼-13最初的计划指标到了1980年代已经开始落后。于是在1980年代后期,我国根据苏联米格-29支点战斗机和美国F-16战隼战斗机的技术资料,提出了歼-13战斗机计划的新设计指标:"新歼为第三代战斗机,要超越歼-8II,接近F-16,优于米格-23,作为20世纪90年代突出中低空机动的重要机种"。我国在1980年代技术断层严重,歼-13的计划最终被迫取消。整个计划仅仅处于计划和风洞模型阶段,并没有任何原型机造出。不难看出歼-13项目有多个风洞模型采用的气动布局与F-16战斗机相似,但实际上并没能跳出常规布局。在雷达性能、超视距空战性能和发动机性能均不如F-16的情况下,必然会被F-16全面压制。这便是歼-13最后被放弃的一个因素。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

© 鸿运来财经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10770号-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