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中小孩监护人是什么意思
一、民法总则中小孩监护人是什么意思?
监护人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
对未成年人确定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确定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们的监护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又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其他亲属和朋友作为监护人。
3、若无上述法定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二、监护人的职责有哪些?
1、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
被监护人出于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不具备全面充分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容易遭受到来自外界的的侵扰和损害。对此,监护人有权利和职责予以保护。
2、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和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3、代理进行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
根据《民法通则》第14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所代理进行的活动领域不限,较多地表现为诸如买卖、租赁、借贷等财产性质的活动,也可涉及一些人身性质的民事活动。
4、教育和照顾被监护人
监护人应当尽到教育和照顾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职责,使其获得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安定。
5、对被监护人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第133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如果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利益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可能我国大多数的公民还是早就已经根深蒂固的习惯性了和父母亲之间的这种关系,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这种关系是基于直接的血亲关系而产生的,习惯性的接受来自父母的保护,监督和教育,实际上,父母正是孩子的靠前法定监护人,哪怕父母离婚了,小孩成年之前都一直是孩子的监护人的。
相关文章
- 长春银行有没有小额贷款无抵押的
- 汽车保险找不到第三方责任险是什么意思?
- 来分期逾期几天上征信?
- 现金借款客服电话是多少?申请现金借款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 96388是什么银行的电话?
- 农村信用社跨行转账手续费多少?
- 生源地助学贷款续贷流程是什么样的?
- 招商银行金卡办信用卡额度是多少呢?
- 招联金融借2万块钱一年多少利息?
- 建行龙卡joy信用卡好不好,有什么权益吗?
- 股票年线是多少天?
- 车抵押平台有哪些?十家正规、额度高的汽车抵押平台一览
- 汽车贷款app哪个好?分享7个口碑好、下款快、利息低的车贷平台
- 一年前的余额宝明细怎么看?
- 优质贷款app有哪些?实用、靠谱、比较好的十大贷款软件新鲜出炉
- 一万块公积金可以贷款多少?
- 花呗没还完的钱怎么算利息?三种情况计算方式有区别
- 生源地助学贷款网上续贷流程 六大步骤图文详解
- 大学生助学贷款怎么申请?助学贷款首贷、续贷流程全解析
- 360借条怎么借不了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