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手段是什么
在财经领域,流通手段是一个核心概念,它关乎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以下是对流通手段的详细解析:
定义
流通手段,亦称“购买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借以实现商品价值的职能。简言之,流通手段就是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中介,使得商品与商品之间不再直接交换,而是通过货币这个媒介来进行交换。
主要特点
1.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流通手段必须是实在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因为它要发生持有者的变化,即货币的易手。
2. 货币代用品的多样性:流通手段不一定必须是金属货币,它可以是货币代用品,如纸币、电子货币等。因为流通手段只是一种媒介,转瞬即逝,重要的是其购买力而非具体形态。
3. 交易的即时性: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商品买卖中,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4. 必要量问题:流通手段有一个必要量问题,这个必要量等于商品价格总额除以货币流通速度。这意味着,在特定时间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密切相关的。
与支付手段的区别
虽然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都是货币的职能,但二者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1. 含义不同:流通手段是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而支付手段则是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2. 产生的背景不同:流通手段是在货币出现以后,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而支付手段则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3. 购买对象不同: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购买的主要是实体的商品;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购买的主要是服务。
4. 货币交付的时间和空间不同: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购买商品时,一般都是一次***付;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可以是分次交付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可以分开的。
经济意义
流通手段在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流通与市场的扩大。同时,它也孕育了商品买卖可能脱节的矛盾,即买卖的分离可能导致供求失衡和价格波动。因此,对流通手段的研究和调控对于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综上所述,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它不仅是商品交换的中介,也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石。了解和掌握流通手段的特点和规律对于财经领域的专家来说至关重要。
上一篇:计提个人所得税计分录
下一篇:去杠杆化是什么意思(去杠杆化)
相关文章
- 建行银行装修贷款利率?
- 申请过的网贷怎么注销?
- 网贷举报投诉平台有哪些?
- 什么贷款最好办?
- 001042基金净值查询今天 ?
- i贷今日额度已被抢光,您出手慢了是什么意思?
- 花呗补充资料提额8000可信吗?花呗立即提额方法有吗?
- picc车险电话号人工服务电话
- 农业银行开户行查询短信查询 ?
- 贷款50000一年利息是多少?计算方式有什么?
- 网上好借钱的平台有哪些可靠?
- 用房子贷款10万一年多少利息呢?
- 2018平安i贷几点开额度?
- 在分期乐上借10000得还多少?
- 津巴布韦最大面值货币
- 360借条开通要查征信吗我的征信会不会有影响
- 华融湘江银行大额存单有风险吗?
- 18岁网贷能过的口子
- 西安征信报告打印地点
- 贷款1万元一年利息大约是多少?